遠見 2016研究所指南報導

認識18大學群〉

電機學群〉智慧科技影響生活 培養跨領域整合能力

文 / 陳承璋     攝影 / 蘇義傑   2015-09-23

台灣為科技之島,電機人才一直以來都炙手可熱,以致新鮮人一踏入職場,都能在對應的產業界拿到一席之地。

然而,面對這幾年物聯網的快速發展,強調萬事萬物皆聯網的今日,產業生態早已丕變,這讓僅有單一長才的人,很難跟上腳步。國立台北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陳永源指出,若電機所碩士生能培養跨領域整合的能力,可為自己更添優勢。

複雜的高科技環境更要通才

「因為科技產業的變動太大,在美國有些理工學院,早已不分系所,」陳永源觀察,但反觀台灣多數電機所還是會依不同領域,區分不同組別,比如電腦工程組、系統工程組及晶片設計組。

不過,美國早已打破增設組別的藩籬。更甚者,不分任何系所僅設一個學院,大有人在,好讓所有學生能在所有理工領域內,暢行無阻,以訓練通才學生。

會有這樣的結果,主要還是受到智慧聯網的影響。事實上,智慧聯網所衍生出來的應用,涵蓋你我近乎全部的生活圈,包括車聯網、醫療網、智慧家庭網等。而這些新的概念,又須動用眾多高科技,才能一圓科技新夢。

舉例而言,近日各界熱烈討論的智慧無人駕駛車,該怎麼避免碰撞、讓車與車之間能相互連結,就需要感測裝置、感測網路,更要建造一整個系統平台。而這之間的工程,就急需跨領域人才的協助。

也因此,面對日益複雜的高科技環境,對於電機所學生可說是一大挑戰。陳永源強調,許多新的科技應用,都是這幾年才出現,千萬別把自己局限於某個領域內,更須敞開心胸不停學習,才能順應變化,掌握未來。

校園現場> 國立台北大學電機工程學系

懷抱熱情決心 「摸黑」走向新科技

初入此處,數台國產汽車品牌納智捷(Luxgen)的車款,一字排開映入眼簾,從房車到休旅車,甚至是全台首款的電動車,全都一應俱全。這裡不是裕隆集團三義車廠,也不是新店的納智捷總部,而是台北大學電機工程學系與裕隆集團華創車電技術中心(納智捷整車設計研發總部),所共同成立的產學合作基地,地點就藏身在校內某個隱密的地下室。

很難想像,學生可以就近在校內全程與裕隆集團華創車電的工程師一起投入車輛研發,還可以進一步實際向華創車電提出發展計畫。這樣如此與企業緊密的接軌,幾乎全台首見,也讓北大電機所學生,還沒畢業,就成為搶手人才!

產學合作基地藏身校園

其實北大電機所,比起多數動輒數十年歷史的國立大學電機所,年紀可說是相當年輕。創立於2006年的他們,大學部也才成立屆滿三年,連第一批畢業生都還沒「問世」,但該所卻積極發展產學合作,與裕隆集團華創車電、SGS台灣檢驗科技公司等企業簽訂合作意向書,奠定實務導向的基礎,強化學生實戰經驗。

「還記得與納智捷接觸時,是三年前的西洋情人節,在這之前,我們也經歷過不少研究陣痛期,」陳永源指著200坪大小的車電基地說,感謝華創車電提供那麼多部車子讓學生學習做實驗,並且深入智慧車電系統的設計開發。

他回想,還沒有這些設備的時候,都只能克難地拿著一台1萬~2萬元的玩具遙控汽車來做實驗,對比現今的規模,簡直落差千里。

受惠於系所與產業界的連結,目前就讀碩二的學生黃祥即使還沒畢業,也能談著滿口的車電經。

他說,每一週幾乎都會有華創車電技術中心的高階經理人前來授課,並能與工程師一同進行車輛電子系統的測試。雖然所上課程分為三大組別,分別是電腦工程組、系統工程組以及晶片設計組。

面對未來科技 受挫力很重要

不過,在萬事萬物皆連網的時代,車聯網的發展、各種車用電子系統的研發,早已不能依靠單一專長,這也讓他在實作過程中,被訓練為難能可貴的通才。

然而,如今科技的快速發展,當物聯網、車聯網、醫療網等,龐大且繁雜的新應用不斷出現,若要面對這毫無前例可循的未來科技,擁有創新力以及勇於面對挫折的態度,相當重要。

黃祥坦言,像是智慧車電系統非常新穎,不像許多舊理論至少還有大量文獻可以參考。所以學習過程中,只能摸黑匍匐前進,「研究做到常常熬夜,整個暑假也全都泡湯,做了還不一定會成功,」他苦笑著說。

也因此,要進入電機所之前,可要有心理準備。陳永源直言,所上至今不少人都延畢,但這些學長姐並非不努力不用功,才被「留校察看」,而是他們多數抱著極大的學習熱情,想要更加精進才會選擇留下,所以若非抱持著決心,則要三思是否該進入電機所就讀。